利用節日紀念日增強民族認同
http://www.fs-bby.com2025年04月10日 09:26教育裝備網
清明節既是節氣又是傳統節日,人們祭奠先人、緬懷英模人物,既寄托哀思又激勵斗志,是對廣大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契機。以節日紀念日為載體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有利于深入挖掘其中富含的中華文化要素和思想教育資源,迸發強大文化感染力和思想教育力量。
讓節日紀念日“立”起來,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愛國主義功能。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中國人民精神品格和價值取向,體現中華民族思維方式和倫理規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這一重要論述啟示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發揮著特殊重要作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從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三個方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進行高度總結,并提出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形成新的節日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紀念日包含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生產生活的方式和智慧,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和重要元素之一。比如,春節象征著團圓和新的開始,端午節祭祀屈原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等。新中國成立以來增設了重要節日紀念日,如建黨節旨在紀念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國家公祭日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等等。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充分利用重要傳統節日、重大節慶和紀念日,組織開展群眾性主題實踐活動,豐富道德體驗、增進道德情感。”要以節日紀念日為契機,增強人們對黨和國家、對組織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讓節日紀念日“合”起來,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族認同功能。
節日紀念日是中華兒女共享的文化儀式,誕生于中華民族發展歷史和生動實踐,具有獨特標識和內涵,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礎,具有永恒價值和超越時空的魅力。每一個節日紀念日都有其自身象征意義,代表著不同的文化意蘊。因此,我們要充分梳理主要節日紀念日的文化內涵,對其包含的知識、情感和思想要素等進行充分挖掘、有效整合,為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重要支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節日紀念日,是激活節日文化的重要方式,能有效增強民族認同。節日紀念日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共同信仰和精神氣質。比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愛國、天下為公等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血脈,發揮著重要的民族認同和團結作用。不斷豐富節日紀念日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和要素,可以幫助人們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意蘊,增強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認同感榮譽感,提升民族凝聚力,形成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從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讓節日紀念日“動”起來,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塑造功能。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節日紀念日,不斷豐富節日紀念日的民族文化內涵,能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彰顯價值觀塑造功能。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內容,發揮著培根鑄魂的重要導向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節日紀念日中蘊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素,如愛國、言必信、尊老愛幼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節日紀念日實踐,有助于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發揮教化人、說服人、感召人的力量,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思想保證。
(作者系武昌理工學院特聘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新疆社科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一般項目[2023ZJFLY15]成果)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