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
http://www.fs-bby.com2025年04月09日 09:24教育裝備網
■促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供需適配,必須以對人才需求的科學分析預測為前提
■充分用好數據,使數據真正賦能人才培養的供需適配
日前,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調研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才供需適配、經費監管等工作時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強調要促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適配。要從戰略和時代高度深刻領會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的重要性,建好國家人才供需對接大數據平臺,為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人才供給,有力支撐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創新之教育,培養創造之人才;創造之人才,造就創新之國家。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體系,是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以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推進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從戰略和時代高度深刻領會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的重要性。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正在重塑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舉措。聚焦國家戰略需求,主動面向社會經濟主戰場、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優化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更精準對接產業變革需求,為經濟社會發展高效培養各類優秀人才,才能助力國家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才能使我們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中占據優勢地位。這也是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的應有之義。
高校畢業生是黨和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關系千家萬戶。從現實來看,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優化高校學科專業設置機制、變革人才培養模式,使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也是破解高校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實現人力資源合理配置、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關鍵鑰匙。
促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供需適配,必須以對人才需求的科學分析預測為前提。加強人才市場需求分析研判,要堅持數據驅動,通過搭建全面、高效的國家人才供需對接大數據平臺,整合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以及高校等多方面的數據資源,構建起一個涵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各方面信息的綜合數據庫。通過定期編制發布人才需求報告和人才需求目錄,提供分行業分領域人才需求分析并有效對接供需雙方等,為高校學科專業動態調整優化和就業者職業選擇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更好促進供需適配。
搭建好數據平臺,強化數據整合的同時,要充分用好數據,使數據真正賦能人才培養的供需適配。要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能算法等先進手段,對數據平臺中的海量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加強前瞻研判,通過對經濟發展趨勢、科技創新方向、產業變革動態等數據的分析,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類型、數量和技能要求,為高校制定人才培養規劃和調整專業設置提供前瞻性的指導。另一方面,實現實時追蹤和快速感知,利用數據平臺實時監測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以及人才市場的動態波動,及時發現人才供需之間的矛盾和問題,以便迅速做出調整和應對。
地方政府在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適配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各地應根據本地區的產業特色、經濟發展規劃和人才現狀,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人才培養支持政策,引導高校和職業院校緊密圍繞地方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設置專業,開展人才培養工作。企業作為人才的最終需求方,也應積極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中,與高校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要通過建立響應及時、對接精準、多方參與的產業緊缺人才培養機制,強化校企合作育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服務國家戰略需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人才是關鍵。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效,是彰顯教育的先導性、基礎性支撐作用的題中之義。通過以數據驅動人才培養適配調整,構建供需雙方雙向調節機制,能夠使人才培養更加精準地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從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