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中國經驗提升世界教師教育質量
http://www.fs-bby.com2025年04月02日 13:40教育裝備網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在“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部分,對“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作出重要部署,具體包括“深化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合作”“設立教育類國際組織、學術聯盟”“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系列指數和報告”等。近年來,我國高校作為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通過服務國家戰略、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實踐,彰顯了新時代的教育擔當。從本期開始,高教周刊將通過4篇系列主題文章,呈現我國高等教育在全球治理中的多維貢獻,希望激勵更多高校以實際行動響應《綱要》要求,推動中國教育智慧與國際治理深度融合。——編者
創建一個國際教育組織,絕非高高豎起一根漂亮的旗桿,而是為了搭建更具公信力、影響力的國際合作平臺
創建教育類國際組織的最終目標是服務人類教育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一項永續發展的長遠事業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對“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作出重要部署。設立教育類國際組織、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不僅是全球重要教育中心的應有內涵,也是我國高校肩負的時代使命。2017年,上海師范大學團隊主動對接全球教育治理需求,創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UNESCO-TEC,以下簡稱“中心”)。中心于2021年正式運行,4年來發揮自身國際化平臺優勢,傳播教師教育經驗,參與全球治理,為全球教育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1
順應國際需求
開啟國際組織創建之門
在世界教育、科技和人才發展的進程中,人類的認知探索需要和全球治理挑戰成為國際組織產生的歷史根源與重要契機。無論是政府間國際組織,還是國際學術聯盟、教育團體,都應以國際社會的重大需求為創建目標。
同樣,中心的創建也源于特定國際需求。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以落實2015年后發展議程為己任,團結協作,推動全球發展事業不斷向前。會上,聯合國193個成員國通過了《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下簡稱“議程”)。該議程包含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第四個為“確保包容、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享有終身學習機會”。同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并發布了《教育2030行動框架》。該文件提出,要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目標,關鍵是要培養足夠數量的高質量教師。中心的創建正是把握了這一歷史機遇,及時回應了國際社會的巨大需求,以“無辯論”方式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體大會的批準。
近年來,信息技術已經將人類緊密聯系在一起,各國不僅要相互依存,更需共商共建與共享。我們相信,中國高校能夠在各自擅長領域發現學科發展、科技創新、知識傳播、人才培養、標準制定、倫理維系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國際/區域需要,創建教育類、學術類國際組織,從而參與解決全球和地區問題、推進科學進步與人類和平發展。
2
深耕學術專業
筑牢國際組織創建之基
中心創建于2017年,并于2021年正式運行。在此之前,上海師大團隊已經開展了十多年的國際組織研究,參與了國際大型教育測評,積累了豐富的國際組織研究成果和工作經驗。團隊教師從1995年起陸續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國際合作項目。例如,遠赴戰火未滅的柬埔寨,參與該國戰后高等教育重建,設計柬埔寨鄉村中小學發展方案。2008年,出版“國際組織與教育發展叢書”,開創了我國比較教育學科的新領域。
創建國際組織,關鍵是要讓團隊獲得國際教育界和學術界的認同。除了發表國際教育研究報告,出版外文專著,發表英法文論文,擴大國際影響,團隊還積極參加大規模國際教育活動,在國際比較中確立中國教育地位。例如,團隊組織參與了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起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09年測試。PISA的測試結果引起了世界矚目,在全球65個國家/地區中,上海5000多名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三大領域獲得了全球第一。
2013年,團隊還參加了“教師教學國際調查”(TALIS)和由世界銀行發起的“教育成就提升的系統評估”(SABER)。這兩大旨在揭開教育“黑匣子”的項目顯示,上海的教師專業發展和教育行政效率都名列世界前茅。上海教育因此成為各國探究和學習的對象,上海師大團隊也順勢而為登上了國際舞臺,成為上海發展經驗的提煉者和中國教育故事的傳播者。
3
贏得國際認可
鋪就國際組織創建之路
上海師大團隊的研究成果受到國際教育界的廣泛贊譽。團隊17名專業成員都曾應邀作為國際專家赴各國講學、咨詢和評估。
2014年,上海師大團隊應英國政府邀請,作為中方組織協調機構,開展“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英國政府出資近億英鎊,全額承擔中英教師交流經費,上海師大團隊則承擔研究與培訓工作。8年間,800多位中英教師互訪交流,2萬多位英國教師參與了上海教師在英國組織的“教研組活動”和“示范教學”。應英方要求,團隊翻譯的上海數學教材在英國出版,走進了上千所中小學課堂。通過團隊的專業指導和英國教師的研究學習,英國學生在PISA和“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等國際大型教育測試中的數學成績迅速且大幅上升,獲得了英國政府、社會和教育專家的高度評價。團隊在英國的成功,引起了國際社會和媒體的關注。《世界是平的》一書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長篇文章《上海的秘密》;世界銀行出版了《上海如何能做到:來自世界頂尖教育體系的經驗洞察》;團隊還應邀在美國出版了《上海教師專業發展》等多部研究報告與專著。這些都為中心的創建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和國際基礎。
4
服務全球教育
彰顯國際組織創建之責
創建國際組織不易,實現國際組織的持續發展和功能更難。中心正式運行4年來,已經參與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球教師報告》等多份全球教育文獻的編制,為40余個國家的教育官員、校長、教師等5000余人提供了線下培訓研修,派出專家為英國、中亞四國、東南亞多國,以及巴西、蘇丹和坦桑尼亞提供技術支持。我們不僅為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提供教育培訓與決策咨詢,還通過TALIS項目為OECD成員國中的發達國家提供教育研修和合作研究平臺。
我們深知,創建一個國際教育組織,絕非高高豎起一根漂亮的旗桿,而是為了搭建更具公信力、影響力的國際合作平臺,促進各國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國際交流與經驗分享;增進各國專家學者的合作研究以造福人類;編制各類國際標準、開發公共產品;為成員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決策咨詢、先進技術和教育資源。通過上述作為,在合作交流和專業服務中,傳播中國教育經驗、增進民心相通文明互鑒,提高中國的國際話語權、親和力與塑造力。
創建教育類國際組織的最終目標是服務人類教育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一項永續發展的長遠事業。中心將堅守初心,高質量履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賦予的四大職能——知識生產、能力建設、信息交流與技術支持;以全體中外同事的智慧和行動,打造“全球教師教育的服務提供者、標準制定者、研究中心和資源管理中心”。
(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原校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