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代廣場,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云集了納斯達克大屏、百老匯、第五大道、時代大廈等世界著名標的,那里的繁盛足以震撼每個人的眼球。
猴年春節除夕,紐約時代廣場上的中國屏流光溢彩,如約傳遞歡騰的除夕春晚盛會,展示中國濃濃的年味和傳統文化。
春節期間這里也將亮相中國品牌的靚麗風采,美國紐約時間2月7日,長虹“智造合伙人”新版形象海報重磅亮相紐約時代廣場,“超級想像派”鄧超、“科學實驗派”陳科宇、“外觀設計派”Martres長虹三大男神首次抱團合體,向世界展示中國智造新勢力,并為全球華人送上2016猴年新春祝福。
在業界人士看來,長虹此舉釋放出“長虹歷經兩年多艱難的智能化轉型,已取得技術突破和智能創新產品儲備,即將邁向新征程。”。
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2015年GDP增速降至6.9%,深化改革倒逼產業轉型已是大勢所驅,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業、中國制造2025戰略被視中國制造企業二次發展的新契機。而作為中國制造2025首批示范企業,長虹的轉型發展更加受到政府、業界及媒體的關注。
過去一年,長虹雖受到諸多外界因素干擾,仍在智能創新上取得諸多突破。2015年春季發布全球首臺移動互聯電視——CHiQ二代;隨后推出全球首臺物聯網手機——長虹H1;下半年又推出了首個智慧社區下的智慧家庭解決方案,先期推出智慧物業、健康健康等新業務。而在長虹旗下的華意壓縮、美菱冰箱,也大范圍推進實施工業智能化,在推出一系列智能冰箱的同時,實現“無人工廠”精細化生產狀態。
在CTR電視時代,長虹無疑是中國制造的代名詞,質優價廉是長虹攻城掠地的核心優勢。而隨著居民經濟生活的提升,互聯網時代及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中國智造取代中國制造已是大勢所趨,是體現中國國家競爭力的關鍵。針對德國的工業4.0和美國的工業互聯網戰略,中國適時提出和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工業發展戰略,雖然當前互聯網創業極為火熱,但實體經濟才是一個國家的核心支柱。
十三五制定《中國制造2025》戰略,明確了中國從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的發展目標,實現智能制造,推進互聯網與制造業進一步融合。面對新的歷史機遇與挑戰,長虹深刻變革,以技術創新驅動彩電智能化制造,以互聯網思維打造新的發展動能,促進企業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將互聯網+納入頂層發展規劃,2013年但制定和啟動了“新三坐標”智能轉型戰略——以智能化、網絡化、協同化進行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全面構建家庭互聯網,并圍繞智能終端和智能應用服務,培植一棵智能“生態樹”。
智能制造是互聯網+的主攻方向。長虹通過自主研發與引進先進技術相結合,彩電生產線具備高端智能集成系統,同時建立起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大型綜控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彩電的網絡化協同設計,通過大數據分析完善優化產品設計和工藝流程,實現垂直集成和網絡化智能系統,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
作為“中國制造2025示范企業”,長虹先后推出移動互聯電視、物聯網手機、裸眼3D電視以及裸眼3D手機等智能產品,并進軍智慧社區產業,設計制訂了“智慧社區下的智慧家庭”解決方案,推出智慧物業、智慧醫療等新業務。長虹CHiQ系列智能產品更是展示了長虹智能制造的領先科技,集成了“終端+數據+內容+服務”,給未來家庭帶來超乎想象的智慧體驗。
長虹創造了多維度增值空間,著力打造產業生態系統,延伸產業鏈,形成多元化產品格局。 長虹旗下擁有四川長虹、美菱電器、華意壓縮、長虹佳華等四家上市公司;
CHiQ電視、CHiQ空調、CHiQ冰箱、手機,已融入長虹品牌的內涵。
長虹放眼全球,明闊開放,精進布局藍海戰略,舉力一系列并購重組和品牌擴張。收購美國Cubigel商用壓縮公司;牽手IBM共建大數據分析中心;與康得新、東方視界開展裸眼3D技術及內容運營戰略合作。
引進吸收,融合創新,優化資源配置,長虹構筑起一家跨國集團公司應具備的產業容量與資本規模,彰顯了中國民族品牌的雄厚實力和恢宏氣勢。
長虹已逐步成長為“全球”的知名企業,占據“2015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第291位,長虹品牌熠熠生輝,品牌價值直線上升,達到1135.18億元人民幣
;2015年整體銷售規模突破1000億元,產品行銷全球,中非、歐洲、北美及南亞等市場業績斐然。
長虹厚積薄發,幾十年堅守夢想與信念,風雨兼程,迎來燦爛輝煌,讓中國品牌名揚世界 ,讓世界更加精彩紛呈。
(來源:人民網-家電頻道)